寿阳驿题韩文公诗后

天宝昔丧乱,窣干及阿荦。
扇祸始渔阳,流毒被河朔。
辛苦九门战,堂堂李与郭。
滋蔓逮三镇,世守恣凶虐。
军中立留后,诸藩擅官爵。
山东劲兵处,县官实自弱。
元和圣天子,咨相授方略。
淮蔡洎淄青,次第就束缚。
移兵压山东,势如扫秋箨。
遗恨功未成,杀机生魏博。
庭凑何么么,跳梁敢弗恪。
伟哉昌黎公,谈笑狎巨鳄。
我行过寿阳,遗诗缅犹昨。
韩愈殊可惜,朝廷乃大错。
真卿与巢父,兹事讵堪数。
谁与秉国成,蛾眉竟谣诼。
杜牧有罪言,千秋实良药。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唐代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忠臣遭遇的惋惜和对朝廷昏聩的批判。

第一部分(前八句)
用"安史之乱"开篇,讲叛军(窣干、阿荦山)从渔阳起兵,祸害北方。虽然名将李光弼、郭子仪奋力平叛("九门战"),但后来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地方军阀("三镇")拥兵自重,朝廷越来越弱。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
转到唐宪宗("元和圣天子")时期,宰相裴度辅佐皇帝平定淮西、淄青等叛乱("束缚"形容平定),本可乘胜解决河北藩镇("扫秋箨"比喻容易),却因朝廷决策失误,导致魏博镇再次叛乱。这里特别提到小人物王庭凑("么么")都敢造反,反衬朝廷威信扫地。

第三部分(后八句)
核心写韩愈(昌黎公)的遭遇。他当年敢孤身入叛军营("狎巨鳄"指招抚叛军),如今作者路过寿阳看到韩愈题诗,感慨朝廷对不起这样的忠臣。用颜真卿、孔巢父等被害忠臣作类比,痛斥掌权者("秉国成")听信谗言("蛾眉谣诼")。最后借杜牧的《罪言》点明:这些历史教训就像治病的良药。

全诗亮点
1. 用"扫秋箨(落叶)"比喻平叛容易,用"狎巨鳄"形容韩愈的胆识,比喻生动。
2. 通过对比:裴度的成功 vs 朝廷的失误,韩愈的忠诚 vs 朝廷的昏庸,强化批判力度。
3. 结尾把历史比作"良药",暗示当权者应吸取教训。

核心思想
借古讽今,告诉统治者:不重用忠臣、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唐朝藩镇之乱的覆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