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仁寺

长安千骑蹋香尘,尽是看松古寺人。
海市乍开楼观日,石家初试绮罗春。
玉藏锦箧誇前汉,珠泻金盘出大秦。
看到山门将日落,更谁来问老龙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长安城慈仁寺的热闹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盛世繁华与寺庙宁静的反差魅力。

前两句写长安权贵们骑马踏香而来,表面是来看古寺松树,实则暗含讽刺——这些达官显贵并非真心礼佛。接着用两个炫目的比喻:像海市蜃楼突然出现的华丽楼台,又像富豪石崇初次展示的绫罗绸缎,把寺庙的庄严建筑比作虚幻的奇观和奢侈的珍宝。

五六句更绝:把寺庙珍藏的佛经比作汉代珍藏的玉匣,把诵经声比作罗马帝国金盘倾泻的珍珠(大秦指古罗马),用中外珍宝的意象凸显寺庙的文化价值。最后笔锋一转,当夕阳西下游人散尽,再无人关注寺中古松的老树皮(龙鳞),留下深刻反思——人们追逐的到底是信仰,还是浮华热闹?

全诗就像一部唐朝纪录片:开头是车水马龙的长安街景,中间是金碧辉煌的寺庙特写,结尾镜头定格在夕阳下的老松树上。最妙的是诗人没说破的潜台词:真正的信仰不在喧嚣的香火中,而在寂寞的坚守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