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收到朋友赵佥判寄来的新诗后,有感而发写下的回应。全诗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开头四句像在和朋友聊天:
"多谢你寄来的新诗唤醒了我这个迟钝的人,正做着美梦呢,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了。"这里用"扣门惊梦"的比喻,形象地说出读诗时被打动的感觉。后两句夸朋友的诗写得好:"你的诗句把秋雨的愁苦都写活了,我读完还能听见夜里雨滴的寒意",说明朋友的诗非常生动传神。
2. 中间两句突然转折:
"谁说富贵人家就不懂民间疾苦?你这位清雅之士反而比穷书生更懂人间酸楚。"这里用对比手法,既调侃了那些看不起百姓的权贵,又赞扬了朋友虽身居高位却关心民生的品格。
3.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
"我们向来仰慕白居易、贺知章这样的文人风骨,现在更要像他们那样树立好名声,让后人敬仰。"这里用唐代两位著名诗人作比,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共勉,要留下精神财富的志向。
全诗妙在:
- 用"夜雨声""惊梦"等具体意象让抽象的诗评变得可感
- 通过"贵游"与"儒酸"的对比制造戏剧性
- 结尾用历史名人作榜样,把私人唱和升华到人生追求的高度
- 语言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比如"秋霖苦"对应"夜滴寒",形成画面与声音的双重感受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好诗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能否写出人间真味;真正的文人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是否心系苍生。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