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第一会万大令承纪招集吴舫听宁福校书弹胡琵琶为赋长句(时长至前一日)

金阊城外人烟密,琵琶一声万声绝。
万声纵沸亦不闻,琵琶声高压四邻。
夕阳欲灭犹未灭,唤出团圞海边月。
北风吹潮海上来,怪响迸入蛟龙堆。
繁弦促节手不管,似有玉虬缠玉腕。
神明矩度心不关,金凤独翔金指环。
一声舒迟一声疾,霹雳出山天乍裂。
大弦展拓幺弦收,云霞铺空地欲浮。
欲完未完声一束,直立琵琶若鳌足。
我行昆崙葱岭二万里,青气漫漫障天起。
非无胡琵琶,拉杂弹不已。
妖姬十五如山魈,十指漆黑声啾嘈。
招来区脱弹数曲,帐外似虎天风号。
乌孙戍客何曾久,意外生还感高厚。
禽巢南枝兽邱首,百里游行畏谗口。
蒲帆无风向东走,忽复遭逢数良友。
烹龙炰凤为我寿,更拉琵琶佐樽酒。
金戈铁马音铿锵,奔厓裂石词激昂。
玉门关前天雨霜,天马欲走蹄先僵。
天山界画阴与阳,日月影碍冰硠硠。
曲终四坐慨以慷,似识迁客曾投荒。
我为琵琶歌,行酒复食炙。
商妇当年已衰谢,何似兹楼起声价。
云英翩翩未经嫁,拜起尊前貌闲暇。
当时乐天泪堕琵琶下,我谓时平迁谪何足讶,况复经时即蒙赦。
南冠初除囚服缺,席地幕天无所藉。
三百六日择此最长夜,金乌玉兔光激射,二十八星环水榭。
君不见樽前情泪何能洒,百岁浮生亦虚假。
胸中之奇谁识者,出户茫茫眺原野,有泪或向铜仙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夜琵琶演奏会,通过音乐引发的震撼体验,抒发了诗人漂泊人生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云霞铺空地欲浮")用夸张手法描写琵琶演奏的震撼力。诗人用"万声绝""压四邻"形容琵琶声盖过一切喧嚣,用"霹雳出山""天乍裂"等比喻表现音乐的爆发力,连蛟龙、玉虬等神话生物都被惊动。演奏者手法高超,琴声忽快忽慢,就像云霞铺展、大地浮动般壮阔。

第二部分("我行昆崙"至"天马欲走蹄先僵")通过对比凸显当下演奏的珍贵。诗人回忆在边疆听过的粗粝琵琶声:十五岁的异族乐女手指漆黑,琴声混杂着虎啸般的风声。这反衬出眼前演奏的高雅,也暗示自己曾像戍边将士般历尽艰险,如今能活着听曲实属幸运。

第三部分("天山界画"至结尾)抒发人生感悟。听着金戈铁马般的琴声,诗人联想到玉门关的寒霜、僵冻的天马,这些意象暗喻他曾经的仕途挫折。但他以白居易自比,认为贬谪不必过分伤感。最后在星月交辉中,诗人将郁结的泪水化作对生命的思考:人生短暂,知音难觅,不如把心事倾诉给月亮。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奇观,用"霹雳裂天""云霞铺地"等画面让读者"看见"音乐的力量。诗人通过琵琶声串联起自己的边疆见闻和人生起落,最终在艺术享受中获得精神解脱。这种将音乐、人生、自然融为一体的写法,既震撼又富有哲理。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