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城自鄢陵升任剑川州牧道出黔阳因病乞休比方养痾黔灵山寺高其勇退之意作诗赠之
如此山深可耐寒,鬓丝禅榻且盘桓。
日南郡较中州僻,天下官惟牧守难。
世路交情双鬓换,春风归信一帆安。
君家旧住吴淞岸,三泖烟波底样宽。
日南郡较中州僻,天下官惟牧守难。
世路交情双鬓换,春风归信一帆安。
君家旧住吴淞岸,三泖烟波底样宽。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杨南城的官员从鄢陵调到剑川当州官,路过黔阳时生病辞职,在黔灵山寺庙养病的故事。诗人赞赏他急流勇退的勇气,写了这首诗送给他。
前两句说黔灵山虽然偏僻寒冷,但适合养病,杨南城可以在这里安心休养。"鬓丝禅榻"指他头发花白住在寺庙里,显得很超脱。
中间四句是核心:诗人说剑川(日南郡)比中原更偏远难管,天下最难做的官就是州牧这种地方官。官场人情冷暖让人衰老(双鬓换),现在杨南城能像乘着春风安稳回家(一帆安),是好事。
最后两句用杨南城老家吴淞(上海附近)的三泖湖烟波浩渺作对比,暗示他放弃官职回到江南水乡,会拥有更开阔自在的生活。整首诗赞美了杨南城不恋权位、懂得适时退出的智慧,也透露出对官场艰难的感慨。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