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调用风言以诗答之

天公尚眷不成材,遣到炎方就草莱。
争剩齿唇谈五柳,再无心胆咏孤梅。
妙门向为淮王设,捷径岂从他姓开。
非是刘安旧鸡犬,能教丹药赠吾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看似在自嘲,实则暗藏锋芒,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的傲骨。

开头两句用自嘲的语气说:老天爷还眷顾我这个不成材的人,把我打发到南方荒凉之地("炎方"指南方,"草莱"指荒芜之地)。表面说自己没用,实际暗指被贬或不受重用。

中间四句用典故表明态度:
- "五柳"指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孤梅"象征清高。作者说现在连谈论这些高洁之人的兴致都没了,其实是反话,强调自己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
- "淮王"指汉代喜欢招揽门客的淮南王,"妙门"指权贵之门。作者直言:权贵的门路不是为我开的,我也不愿走别人的后门("捷径"暗指攀附权贵)。

最后两句用"刘安鸡犬"的典故(传说汉代刘安成仙时,连家里的鸡狗都跟着升天),幽默地说:我又不是刘安家的鸡狗,怎么可能靠别人施舍的丹药(指功名利禄)飞黄腾达?

全诗妙在:
1. 表面自贬,实则自傲,用反话表达清高
2. 活用典故却不晦涩,比如"鸡犬升天"至今仍是常用成语
3. 语言带刺却幽默,像"非是刘安旧鸡犬"这种自嘲,让尖锐的态度显得更洒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