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 其二

病喘不能寐,披衣常彻宵。
静极翻百忧,好梦难可要。
远闻雁嗈嗈,近觉风萧萧。
此时剑佩俦,因公集城壕。
月地一何洁,霜林一何高。
疏慵以间废,知足愁渐消。
镫烬看窗纸,熹微欲诘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夜晚的情境和诗人的心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 诗的开篇描述了诗人身体不舒服,患上了哮喘,无法入睡。他穿着衣服整夜无法安眠。“病喘不能寐,披衣常彻宵。”这两句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现实状况,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不适和无奈。

2. “静极翻百忧,好梦难可要。”诗人在这宁静的夜里,思绪万千,各种忧虑涌上心头。他渴望能有一个好梦,但显然这夜注定难以安睡。

3.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外部环境。“远闻雁嗈嗈,近觉风萧萧。”从远处传来雁叫声,近处则感受到风声。这些声音增添了夜晚的寂寥和冷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

4. 然后,诗人描述了一个剑佩俦公集于城壕的场景。“此时剑佩俦,因公集城壕。”这些人在为公务忙碌,与诗人的病弱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许是诗人对公务的怀念,或是对自己无法参与公务的遗憾。

5. “月地一何洁,霜林一何高。”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月色和霜林的高洁。虽然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疾病让他无法真正欣赏。

6. “疏慵以间废,知足愁渐消。”这里的“疏慵”可以理解为懒散或疏忽,诗人可能是在说自己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工作,但他尝试接受这种现状,所以忧虑逐渐消散。知足常乐,这个道理想必在这夜给了诗人很大的安慰。

7. 最后,“镫烬看窗纸,熹微欲诘朝。”灯油将尽,窗外的纸透出微微的晨光,暗示着天快要亮了。诗人一夜未眠,静静地看着窗外,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病中的无奈、孤独、对公务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知足态度。通过描绘夜晚的景和情,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心境变化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