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刑察院王丈挽词
谕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
云归双节後,雪白短檠前。
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
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
日者悲离索,公今又眇冥。
门人办韩集,子舍得韦经。
此去念筑室,空来闻过庭。
平生无路见,终古泣松铭。
云归双节後,雪白短檠前。
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
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
日者悲离索,公今又眇冥。
门人办韩集,子舍得韦经。
此去念筑室,空来闻过庭。
平生无路见,终古泣松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悼念友人王丈(提刑察院官员)的作品,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生死感慨和对友人品格的赞颂。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前八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王丈的人生轨迹——先是在四川任职三年,后乘船万里回到江南。用"云归""雪白"的意象暗喻他清廉正直的为官品格,像白云一样高洁,像雪中灯火一样坚守原则。后四句则表达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人生能留下传世著作(春秋传)、有块安葬之地(阳羡田)就足够了,何必非要追求画像凌烟阁那样的虚名。
后八句转为直接悼念:先写命运无常的悲痛,友人接连离世;再通过"韩集""韦经"的典故,赞美王丈生前像韩愈一样重视文化传承、像韦贤一样勤学经典。最后用"筑室""过庭"两个家庭生活场景,反衬如今人去楼空的哀伤。结尾"泣松铭"三字尤为动人——那墓前的松树和碑文,成了生者唯一能寄托哀思的所在。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万里船""短檠灯""一块田"等日常意象,在平淡中见深情。诗人通过时空的交错(从四川到江南、从生前到死后)、虚实的变化(实际功业与身后虚名),既勾勒出逝者的一生,也传递出"人生短暂,精神长存"的哲思。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种知识分子之间的相知相惜——他们看重的是文化传承与精神品格,而非世俗功名。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