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叔孙通传
叔孙待诏时,谀言免虎口。
汉王憎儒服,短衣随左右。
绵蕞肄朝仪,百官敬奔走。
尊卑各以次,奉觞起上寿。
稷嗣拜奉常,五百赐金受。
诸生悉为郎,分金不已有。
诸生乃推伏,叔孙圣人否。
子舆辟衍仪,其道比妾妇。
贤哉鲁两生,穷不失所守。
汉王憎儒服,短衣随左右。
绵蕞肄朝仪,百官敬奔走。
尊卑各以次,奉觞起上寿。
稷嗣拜奉常,五百赐金受。
诸生悉为郎,分金不已有。
诸生乃推伏,叔孙圣人否。
子舆辟衍仪,其道比妾妇。
贤哉鲁两生,穷不失所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汉朝儒生叔孙通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三种不同的人格选择。
开头说叔孙通刚当官时靠拍马屁保命("谀言免虎口"),为了讨好讨厌儒生的刘邦,连儒生衣服都不敢穿("短衣随左右")。后来他制定朝廷礼仪,让百官规规矩矩排队敬酒("绵蕞肄朝仪"),因此升官发财("五百赐金受"),还把自己的学生都安插进官场("诸生悉为郎")。学生们吹捧他是圣人,但其实他就像个讨好丈夫的小媳妇("其道比妾妇")。
最后四句突然转折,赞美了两位不肯同流合污的鲁地儒生("贤哉鲁两生"),说他们虽然穷但坚守原则("穷不失所守")。这里用"穷"字不是真说他们没钱,而是说他们宁可不当官也要保持气节。
全诗最妙的是三层对比:会钻营的叔孙通、跟风拍马的学生们、坚守底线的两儒生。就像现在职场里,有人靠讨好领导升职,有人跟风站队,但也总有人坚持原则不妥协。诗人表面写历史,实际在说:做人可以不要脸往上爬,但真正值得尊敬的永远是那些有骨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