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甸华归杭州

边沙作霾曀衢陌,行子居人总成客。
五羊城里三见君,匆匆不得论心迹。
君驱高毂日涉野,我倚长竿钓山下。
毛锥不及带刀人,牧马童儿笑儒者。
夜梦西湖春兴生,归艎正月送君行。
大小岭头雪未尽,南北峰高花始明。
花光雪色遥相接,花残雪尽应停楫。
六桥清浅见泥沙,潜虬何处藏鳞鬣。
倒尽今时别酒樽,余亦著书终闭门。
命驾相思何可易,因风书札倘能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全诗用对比手法展开:

1. 开头四句用沙尘暴比喻世道混乱,说在这动荡时代人人都是过客。虽然和沈甸华在广州见了三次面,但每次都匆匆忙忙没机会深谈。

2. 中间八句形成强烈对比:
- 朋友坐着豪华马车奔波劳碌,而自己却悠闲地在山下钓鱼
- 拿笔的书生不如带刀的武士受重视,连牧童都嘲笑读书人
- 但梦里却出现西湖春景,暗示内心其实向往自由生活

3. 接着六句用西湖美景表达理想:
- 大小岭的残雪与南北峰初开的花相映成趣
- 等花谢雪化时就应该停船欣赏
- 清澈的湖水能看见泥沙,但蛟龙(比喻人才)却无处藏身

4. 最后四句回到现实:
- 喝完践行酒,自己还是要回去闭门写书
- 虽然想去找朋友相聚不容易,但希望保持书信联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景象(沙尘、钓鱼、牧童)表现深刻的社会现实
- 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挣扎
- 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其实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把离别愁绪和人生感慨自然融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