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画金焦落照图吴水部德徵先生寄示二诗题谢长句 其一
忆昨浮船下扬子,平翻渺渺波千里。
何来双岛挟飞楼,璀璨彤煌截涛起。
夕峰倒堕满江阴,霜树高浮半空紫。
舟人指点落日处,凌乱烟光射金绮。
平生快睹无此奇,却恨归帆北风驶。
至今伟迹在胸中,回首登临心不已。
偶然兴落尺纸间,便欲平吞大江水。
固知心手不相能,涂抹聊当卧游尔。
晴窗舒卷日数回,不敢示人聊自喜。
水部先生诗有名,忽枉瑶篇重称美。
漫云家法自湖州,自愧区区何足齿。
由来题品系名声,何况先生是诗史。
君不见当年画马曹将军,附名甫集犹不死。
又不见阎公自谓起文儒,池上俄蒙画师耻。
人生固有幸不幸,拙劣何堪古人拟。
江山千载等陈迹,一笑宁须论非是。
何来双岛挟飞楼,璀璨彤煌截涛起。
夕峰倒堕满江阴,霜树高浮半空紫。
舟人指点落日处,凌乱烟光射金绮。
平生快睹无此奇,却恨归帆北风驶。
至今伟迹在胸中,回首登临心不已。
偶然兴落尺纸间,便欲平吞大江水。
固知心手不相能,涂抹聊当卧游尔。
晴窗舒卷日数回,不敢示人聊自喜。
水部先生诗有名,忽枉瑶篇重称美。
漫云家法自湖州,自愧区区何足齿。
由来题品系名声,何况先生是诗史。
君不见当年画马曹将军,附名甫集犹不死。
又不见阎公自谓起文儒,池上俄蒙画师耻。
人生固有幸不幸,拙劣何堪古人拟。
江山千载等陈迹,一笑宁须论非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乘船经过镇江金焦二山时的壮丽景色,并感谢友人吴德徵赠诗而作。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12句)是生动的长江落日图景描写:
- 开篇回忆乘船顺流而下,看到浩渺江面突然出现两座仙岛般山峰(金焦二山),山上楼阁在夕阳中璀璨夺目。
- 用"倒堕""高浮"等动态描写,把晚霞中的山影、霜染的紫红树林写得像在流动。落日余晖把江面变成闪烁的金色绸缎,连船夫都忍不住指点赞叹。
- "平生快睹无此奇"直接抒发这是生平所见最壮观的景象,可惜当时北风催促船只离开,留下深深遗憾。
第二部分(中间12句)讲述作画过程:
- 回家后把震撼景象画在纸上,虽然自觉画技有限("心手不相能"),但通过作画重温美景,像"卧游"般神游其中。
- 本来只敢自己欣赏,没想到诗坛名家吴德徵看到后特意写诗称赞,让作者既惊喜又惭愧,自谦比不上宋代画竹名家文同(湖州)的水平。
第三部分(最后10句)是人生感悟:
- 用两个历史典故说明艺术家的名声需要知音提携:唐代画马名家曹霸因杜甫题诗留名千古;唐代画家阎立本虽官至宰相,却因被迫为皇帝作画感到耻辱。
- 最后豁达表示:千年后江山都是陈迹,不必计较画作好坏,重要的是与知己分享美景的感动。
全诗亮点在于:
1. 画面感极强的景色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金焦二山的落日奇观
2. 真实流露艺术创作的心理:从"不敢示人"到"聊自喜",再到获赞后的惶恐与感激
3. 结尾升华主题,把个人艺术体验上升到对知音难遇、人生际遇的思考
诗中"凌乱烟光射金绮""霜树高浮半空紫"等句,色彩浓烈如油画;而"涂抹聊当卧游尔"等句又充满文人画的雅趣,展现了诗歌与绘画艺术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