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揭露了清朝统治下台湾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
前两句"牛车无日不当官,没字邮符颠倒看"直接点出百姓被迫服劳役的常态:老百姓的牛车每天都被官府征用,拿着看不懂的公文("没字邮符"暗指官府文书潦草或百姓不识字),手忙脚乱地颠倒查看。这里用"颠倒看"的细节,既写实又暗含讽刺。
后两句"踏水冲泥何限苦,忍教横挞更无端"进一步描写劳役的艰辛:百姓在泥水中艰难跋涉已经苦不堪言,却还要忍受官吏无缘无故的鞭打。"忍教"二字充满愤慨,直指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压迫。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牛车、泥水、鞭打等具体意象,像纪录片镜头般真实记录了当时台湾农民的悲惨处境。特别是"没字邮符"和"横挞"这两个细节,既生动又深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统治者的蛮横与百姓的无助。这种白描手法比直接说"百姓很苦"更有冲击力,体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