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泽民招饮二首 其二
苍茫夜气合,渺渺风露清。
篮舆兀醉梦,翩若孤雁征。
老马志万里,络首丧(明钞末流作伤)其生。
十年饱刍豆,立仗不敢鸣。
自识酒中趣,承⑴辞身后名。
皎皎一片(明钞本作寸)心,不受宠辱惊。
清风悲永夜,万窍同一声。
醉里有归路,彷佛游化城。
篮舆兀醉梦,翩若孤雁征。
老马志万里,络首丧(明钞末流作伤)其生。
十年饱刍豆,立仗不敢鸣。
自识酒中趣,承⑴辞身后名。
皎皎一片(明钞本作寸)心,不受宠辱惊。
清风悲永夜,万窍同一声。
醉里有归路,彷佛游化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饮酒后的思绪,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开头四句写夜归场景:苍茫夜色中,诗人坐着竹轿醉醺醺地回家,像只孤独的大雁在夜风中飘摇。这里用"孤雁"暗示自己的孤独感。
中间六句用老马作比喻:一匹曾经志在千里的老马,如今被拴着缰绳失去自由。虽然吃着精饲料,却只能在仪仗队里当摆设,连嘶鸣都不敢。这其实是说自己虽然衣食无忧,但失去了人生抱负。
接着四句表明人生态度:诗人说只要懂得饮酒的乐趣,根本不在乎死后的名声。他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不在乎别人夸奖还是贬低。这里的"一片心"可以理解为赤子之心。
最后四句写深夜感悟:夜风吹过万物的孔窍,发出同样的悲鸣。醉醺醺的诗人感觉自己找到了归宿,仿佛来到了佛教说的极乐世界。这里用"化城"比喻超脱世俗的精神家园。
全诗通过夜归、醉酒、老马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动人的是那句"皎皎一片心,不受宠辱惊",展现了保持内心纯净的可贵。诗人用醉酒状态来逃避现实,其实是在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