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院竹

古寺带脩冈,青葱万竿玉。
春梢长旧林,夏雨湿新绿。
幽禽啸呼杂,晚照阴晴续。
解带欲忘归,壶觞欢自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周围的竹林景色,通过四季变化和日常细节,传递出宁静自在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勾勒出整体画面:古老的寺庙建在长长的山冈上,周围长满青翠欲滴的竹子,像无数碧玉挺立。这里用"万竿玉"的比喻,既写出竹子的数量之多,又突出其青翠透亮的质感。

中间四句用时间线索展开细节:春天看到新竹枝从老竹林里冒尖,夏天雨水打湿新长出的嫩叶。幽静的竹林里传来各种鸟儿的鸣叫声,傍晚时分阳光时明时暗地变化着。这些描写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鸟鸣、闻到雨后竹香、看到斑驳的阳光在竹叶间跳动。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解开衣带想在此长住不归,有酒相伴就心满意足了。这种闲适自得的心境,正是整首诗要表达的核心——在简单自然的环境中,人反而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墨画般徐徐展开,通过对竹林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满足感,让人读后也心生向往。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