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龙

孤根蟠屈浸冰壶(四库本作湖),蛰里阳和发朽枯。
雪树鳞封寒水玉,月梢颔吐夜明珠。
暗香吹冷龙涎湿,疏影涵清蜕骨癯。
安得华光叶公笔,共描云(四库本作横)水卧云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老梅树在寒冬中顽强生长的景象,充满奇幻色彩和生命力。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联写梅树的生存状态。老梅树的根须像龙一样盘曲在结冰的水边(冰壶/湖),看似枯朽的树干里却孕育着春天的生机。"蛰"字用得巧妙,把梅树比作冬眠的动物,暗示它正在积蓄力量。

第二联用两个绝妙比喻。覆盖着雪的梅枝像龙鳞般闪闪发亮,又像冰冷的水晶;月光下的梅梢则像龙吐出的夜明珠。这里把整棵梅树比作一条蛰伏的银龙,充满神话色彩。

第三联调动嗅觉和视觉。梅香幽幽仿佛龙涎香的湿润气息,疏朗的梅影映着清光,让枯瘦的枝干显得仙风道骨。"蜕骨"这个词用得极好,既形容枝干嶙峋,又暗示梅树像蜕皮重生的灵物。

最后一联表达创作冲动。诗人想请擅长画龙的叶公和画梅高手华光,一起把这株神奇的梅树画成水墨画。"卧云图"这个意象特别美,既指梅树如龙般盘卧云中,也暗示画家应该用写意的手法表现它的神韵。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梅树完全龙化了——从树根、枝干到花朵,每个部位都对应着龙的特征,但又始终没脱离梅树的真实形态。这种亦梅亦龙的写法,既展现了梅花凌寒傲雪的精神,又赋予它神秘超凡的气质,读来既觉寒气逼人,又感受到暗香浮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