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边疆的场景,充满豪迈与深情。
开头用"朔风""雪花"的凛冽景象,烘托出边塞的艰苦环境。"去去"二字既表达不舍,又暗含对友人毅然赴边的敬佩。诗人将友人比作"千里马",惋惜他本有更大抱负,却因现实("场藿"指马槽)无法施展。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友人即将面对"河冰合"的严寒边塞,而此刻还能在"海月生"的温暖旅馆把酒言欢。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突显了离别在即的珍贵。
最后两句最动人:明知终须一别,仍愿多留片刻共饮浊酒。没有痛哭流涕的伤感,而是用"一尊浊酒"的质朴举动,传递出军人之间特有的深厚情谊。全诗在豪放中见细腻,既展现边塞的壮阔,又饱含人性的温暖。
祖无择
( 1011—1084)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