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中年人收到朋友送的苔藓编织的帽子后的感慨,字里行间透着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现实无奈的矛盾心情。
开头"尘污出华发"用灰尘染白头发比喻自己为生活奔波劳累,暗示年纪渐长却仍不得清闲。朋友送的那顶青苔帽子("青藓冠")让他感到惭愧,因为自己配不上这种象征隐士生活的风雅之物。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心理活动:说自己"此身闲未得"(没空享受清闲),整天戴着这帽子也不合适。但又不舍得搁置,于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把它挂在松树荫下("好就松阴挂"),躺在石头上欣赏("宜当枕石看")。这种纠结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收到露营装备却只能摆在家里解馋。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干脆去找个道士,把这帽子戴到霜雪覆盖的祭坛边。这里"霜坛"的冷意和道士的超然,暗示诗人内心渴望彻底摆脱俗世牵绊。全诗就像现代打工人的周末遐想——既放不下工作,又向往山野生活,最后只能靠脑补过瘾。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