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曲同唐括子宽赋

洗衣女郎足如雪,寒波晓浸鸦头袜。
笑移纤笋整缃裙,素腕微鸣玉条脱。
罗衣泪粉痕斑斑,欲洗未洗沉吟间。
波寒恐洗郎思去,不洗复恐傍人看。
红颜娟娟照清泚,惜芳年驶如水。
西风梦冷鸳鸯起,露滴红香藕花死。
洗衣洗衣复洗衣,小姑嗔妾归去迟。
小姑十二方娇痴,此恨他年汝自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洗衣少女的细腻心思和青春愁绪,用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少女情感的微妙变化。

开篇用"足如雪"形容少女白皙的双脚浸在清晨寒冷的河水中,她整理裙摆时手腕上的玉镯叮当作响。这些细节既展现了少女的美丽,又暗示了她的贫寒身份——需要亲自在冷水中劳作。

衣服上的泪痕斑斑引出了全诗的核心矛盾:少女既怕洗净衣服会带走情郎的思念(古代有借衣物寄托相思的习俗),又怕不洗会被旁人看出心事。这种纠结生动表现了初恋少女患得患失的心理。

后半段笔锋转向对青春易逝的感叹。水中倒映的美丽容颜与快速流逝的溪水形成对比,"鸳鸯梦冷""藕花凋谢"的意象暗示爱情可能无果而终。结尾处小姑(小丫鬟)的催促更添无奈,最后两句预言式的结语意味深长——现在不懂事的丫头,将来也会尝到这种相思之苦。

全诗妙在将洗衣这个日常劳动,转化为展现少女情怀的载体。通过"洗与不洗"的抉择、红颜易老的忧虑,把青春期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不安刻画得入木三分。语言清新自然,心理描写细腻真实,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古代少女的婉转心事。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