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仲衡东京游学再次痴仙韵①
环球智识日求新,耻作辕驹老此身。
君去乘风酬壮志,我来折柳赠行人。
孤帆匹马天涯远,黄卷青灯客里亲。
上野樱花开未了,入都犹及见残春。
盛传文物萃皇居,为借他山别故庐。
人效吴风新断发,地多秦火未焚书。
殊方父子欢相聚,绝岛亲朋惜暂疏。
缥缈蓬莱何日返,三千弱水放船初。
容易轻装便出门,壮心肯为利名昏。
一船琴剑航神户,三月莺花别大墩。
故里欲输新学入,客囊还检旧书温。
同舟难逐林宗去,卖赋惭余滞兔园。
君去乘风酬壮志,我来折柳赠行人。
孤帆匹马天涯远,黄卷青灯客里亲。
上野樱花开未了,入都犹及见残春。
盛传文物萃皇居,为借他山别故庐。
人效吴风新断发,地多秦火未焚书。
殊方父子欢相聚,绝岛亲朋惜暂疏。
缥缈蓬莱何日返,三千弱水放船初。
容易轻装便出门,壮心肯为利名昏。
一船琴剑航神户,三月莺花别大墩。
故里欲输新学入,客囊还检旧书温。
同舟难逐林宗去,卖赋惭余滞兔园。
现代解析
这首《送仲衡东京游学再次痴仙韵》是首送别诗,写得既有豪情又有温情,像朋友间掏心窝子的对话。
第一段:壮志与送别
开头就很有时代感,"环球智识日求新"说世界知识天天更新,年轻人不愿像拉磨的老马困在家乡。朋友要去东京追梦,作者折柳相送(古人送别习俗),既羡慕朋友"乘风酬壮志",又牵挂他独自远行的孤单。"黄卷青灯"这句特别生动,想象朋友在异国挑灯夜读的样子,书卷成了他最亲的伙伴。最后还贴心提醒:东京上野的樱花快谢了,赶去还能看到春天尾巴。
第二段:文化碰撞与亲情
这里对比很强烈:东京像文化宝库("文物萃皇居"),朋友去求学就像借他山之石。提到两个有趣现象:日本人学西方剪短发("吴风"借指西洋),但中国文化典籍("秦火未焚书"指珍贵文献)在那里保存完好。笔锋一转又写人情:朋友能和东京的亲人团聚,但暂时要疏远家乡亲友了。最后用神话比喻:这一去像登蓬莱仙岛,归期未定。
第三段:轻装上路与牵挂
最后这段最接地气:朋友简单收拾就出发,不为名利,就为理想。"一船琴剑"像武侠小说场景——带着文人雅士的琴和剑坐船去神户,三月天和大墩(可能是家乡)的莺花告别。最打动的两句是:朋友想把新学问带回老家,行李里还揣着旧书温习。作者遗憾不能同去,自嘲像困在兔园(指小地方)的文人,只能写诗相送。
全诗把送别的祝福、对时代的思考、朋友的牵挂全揉在一起,像看一部微电影:有樱花、帆船、油灯、书本的特写,也有"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主题,最后落在无论走多远都带着家乡印记的温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