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诗人用“阔港旁边狭港横,大桥侧畔小桥平”这两句,描绘了港口的景象。阔港和狭港并列,大桥和小桥相邻,形成了一种对比美。这里的“阔”和“狭”、“大”和“小”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港口的宽度,形象地展示了景色的宽广和精致。
接着,“吠人黄耳穿篱走,唤子青裾出户迎”这两句,描绘了村庄的生动场景。一条黄狗在篱笆边跑来跑去,似乎在欢迎客人,而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孩子从家里出来迎接。这里的“吠人黄耳”和“唤子青裾”都是用颜色来形容狗和孩子,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然后,“寒日树枯山得势,顺风樯稳浪无声”这两句,描绘了山水的景色。在寒冷的日子里,树木枯萎,山势显得更加雄伟。船只在顺风中行驶,帆樯稳稳,波浪无声。这里的“寒日”和“顺风”都是用来形容天气和风的情况,使得画面更加真实。
最后,“自知吟写红城景,不让丹青笔作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红城景色的喜爱。诗人自认为用诗歌来描绘红城的景色,比用画笔描绘更加生动。这里的“丹青笔”指的是画家使用的画笔,而诗人用“不让”来表达自己诗歌的自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港口、村庄、山水等景象,展现了红城的美丽景色。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