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江边客栈的孤独与愁绪,语言简练却情感深沉。
首联"宾馆梦阑珊,征程次第间"直接点明场景:旅人在客栈中醒来,梦境渐渐消散,而新的旅程又要开始。"阑珊"二字既写梦醒的恍惚,又暗示心情的低落。
颔联"新愁倾柏叶,旧约抚刀环"用两个具体动作表达复杂情感:看着柏叶倾倒引发新愁,抚摸刀环(古代男子佩刀上的装饰)想起旧日约定。柏叶常象征坚贞,这里"倾柏叶"暗示信念动摇;"抚刀环"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见旅人无意识摩挲佩刀的动作,带出对往事的追忆。
颈联"江上千帆雨,淮南一桁山"转入景物描写:江上雨中千帆过尽,淮南一带青山如屏。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用"千帆"反衬孤独,用"一桁山"的固定形态对比自己漂泊无定。雨中帆影与远山构成一幅水墨画般的朦胧画面。
尾联"谁怜衰柳色,憔悴不胜攀"将情感推向高潮:衰败的柳枝憔悴得让人不忍攀折,其实是在说自己的处境就像这柳树一样无人怜惜。"不胜攀"三字尤其精妙,既写柳枝脆弱,又暗喻诗人经不起更多打击。
全诗妙在把抽象愁绪具象化:用柏叶、刀环、帆影、山色、衰柳这些看得见的物象,把看不见的羁旅愁思写得可触可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众人皆忙我独愁"的孤独感——江上千帆各自忙碌,唯有旅人注意到衰柳的憔悴,因为这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