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策
汝未办道业,何能超尘累。
但观身精进,则知心猛利。
日中乃当食,食不敢尽味。
夜分而后寝,寝不敢熟睡。
贪入光明想,贪證法明智。
是名心出家,是名身出世。
大哉无累神,合此有道器。
若具所行心,件件俱不是。
而称释氏子,动止是羞愧。
但观身精进,则知心猛利。
日中乃当食,食不敢尽味。
夜分而后寝,寝不敢熟睡。
贪入光明想,贪證法明智。
是名心出家,是名身出世。
大哉无累神,合此有道器。
若具所行心,件件俱不是。
而称释氏子,动止是羞愧。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修行者如何通过严格自律来追求精神超脱。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修行者的日常纪律 诗中用"吃饭不敢尝美味""睡觉不敢睡太熟"这些生活细节,展现修行者近乎苛刻的自律。就像运动员为比赛控制饮食作息一样,修行者把日常生活都变成训练场,通过控制身体欲望来磨练意志。
2. 真正的修行在内心 诗人强调"心出家"比"身出家"更重要。光有吃素打坐的形式不够,关键是要内心真正渴望智慧光明。就像学生不能只摆学习姿势,而要真正渴望知识。诗中"贪入光明想"的"贪"字用得很妙,把追求真理写得像饥饿的人渴望食物一样自然强烈。
3. 警惕虚假修行 最后六句像一盆冷水,提醒那些做表面功夫的人:如果内心不真诚,所有修行仪式都是作秀。就像穿着球衣却不愿跑步的人不配叫运动员,徒有修行形式而没有真心的人,每个动作都应该感到惭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吃饭睡觉这些日常小事,写出精神追求的大命题。它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修行者的虔诚,也照见伪善者的可笑,让读者在平凡生活中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