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隐居在竹林中的宁静生活,展现了清冷孤高中自得其乐的心境。
前两句写景:竹栏外的翠竹在风中沙沙作响("萧萧"是风吹竹叶的声音),稀疏的竹节和枝条带来阵阵寒意。这里用"特地寒"三个字,暗示这种寒冷是竹子特意营造的氛围,实际是诗人内心孤高品格的写照。
后两句抒情:谁说隐居生活太寂寞冷清呢?有这些竹子作伴("此君"是竹子的雅称),反而能长久地享受清雅的乐趣。诗人用反问语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把冰冷的竹子写得充满温情,仿佛是一位能带来欢乐的老友。
全诗妙在将常见的竹子写出新意:寒冷变成"特地"安排,寂寞转为"清欢",把孤独的隐居生活写得趣味盎然。诗人与竹子"结清欢"的想象,展现了文人特有的高雅情趣,也传递出甘于平淡、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