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诗话於应祥弟有不许点抹之约作计戏这
我有读书癖,每喜以笔界。
抹黄饰句眼,施朱表事派。
此手定权衡,众理析畎浍。
历历灿可观,开卷如画绘。
和君笃友于,因从借诗话。
过和有约言,不许一笔坏。
自语落我卫,便觉意生械。
明朝试静观,议论颇澎湃。
读到会意处,时时欲犯戒。
将举手复止,火侧禁搔疥。
技养无所施,闷怀时一噫。
只可卷还君,如此读不快。
千驷空可轻,君抱亦少隘。
昨问鸡林人,尚有此编卖。
曲衣须一收,吾炙当痛嘬。
抹黄饰句眼,施朱表事派。
此手定权衡,众理析畎浍。
历历灿可观,开卷如画绘。
和君笃友于,因从借诗话。
过和有约言,不许一笔坏。
自语落我卫,便觉意生械。
明朝试静观,议论颇澎湃。
读到会意处,时时欲犯戒。
将举手复止,火侧禁搔疥。
技养无所施,闷怀时一噫。
只可卷还君,如此读不快。
千驷空可轻,君抱亦少隘。
昨问鸡林人,尚有此编卖。
曲衣须一收,吾炙当痛嘬。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爱书人借书时遇到的"甜蜜烦恼"。
诗人开头就说自己有"读书强迫症"——喜欢边读边用笔做记号,黄色标记好句子,红色标注重点。这种习惯就像给文章做"美颜",让内容层次分明,读起来像看画一样享受。
但问题来了:他向弟弟借诗话集时,对方要求"不准乱涂乱画"。这下可憋坏了诗人——读书时看到精彩处手痒想标记,却只能悬着手不敢下笔,就像身上痒却不能挠一样难受。最后他只能无奈还书,感叹"这样读书太憋屈"。
结尾处诗人调皮地吐槽:弟弟把书看得太紧(像抱着宝贝不撒手),自己干脆去买本新的,到时候想怎么标记就怎么标记,一定要痛快地"大吃一顿"(指尽情批注)。
全诗把读书人的小癖好写得活灵活现:
- 用"火侧禁搔疥"比喻不能做记号的煎熬
- "闷怀时一噫"生动表现憋屈感
- 最后"吾炙当痛嘬"的吃货比喻令人捧腹
通过生活化的小冲突,展现了爱书人真实的阅读习惯和兄弟间的有趣互动,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读书时那种纯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