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颖上人南徐十咏 其一 铁瓮城

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览古一徜徉,空听渔浦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坚固的古城——铁瓮城,并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四句写铁瓮城的坚固:古人挖长江作护城河,堆高山当城墙,用"铁瓮"比喻城池坚不可摧,连"金城"(形容极其坚固的城池)都比不上。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城池的防御能力。

中间两句转折:虽然城池如此坚固,但前朝经历战乱时,还是没能挡住敌人的刀箭。这里暗含讽刺——再坚固的防御也挡不住历史的洪流。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漫步古城遗址,只能听到江边渔夫的笛声。通过古今对比,传达出物是人非的苍凉感。"空听"二字尤其传神,既写现实的空旷寂寥,又暗含对历史兴亡的无奈。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从城池的坚固写到其最终沦陷,再写到今日的荒凉,层层递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渺小。就像今天我们看长城,也会感叹:再伟大的工程,终究敌不过时间。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