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田园画卷,充满生活气息和隐逸情趣。
开篇直接点明地点——道州城北的欧阳家,离城一里远,坐落在云雾缭绕的美景中。这里用"占烟霞"三个字,就把郊外那种朦胧诗意的氛围勾勒出来了。
接着写主人:虽然朴实,但很有生活情趣。他懂得让满地的桃花自然凋落,不去刻意打扫。这种"不扫落花"的细节特别动人,既表现了主人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又暗含"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哲理。
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悟:桃花化作春泥也不必清扫,明天还要去拜访像陶渊明笔下那样的隐士。等公务完成、游兴满足就归来,因为门前那条小路,就是通往家乡的山路。这里"桃源老"的典故用得巧妙,把眼前的春景和陶渊明的理想世界联系起来,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妙的是最后两句——"政成兴足告即归,门前便是家山道",把公务与闲趣、仕途与归隐完美统一。诗人说:工作做完玩够了就回家,因为我的家就在山水之间。这种"身在官场心在田园"的矛盾心理,通过一条家门口的小路就轻松化解了,显得格外洒脱自然。
整首诗就像用白描手法画的写生,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画面都生机盎然。通过桃花、主人、小路这些日常元素,传递出中国人骨子里"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让人读来心生宁静。
吕温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