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卷,用简单却生动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开头"松月冷飕飕"立刻让人感受到山间夜晚的清凉,月光穿过松枝洒下的寒意。"片片云霞起"则让静止的画面突然流动起来,晚霞像花瓣一样层层绽放。这两句一动一静,勾勒出山间瞬息万变的美景。
接着诗人带我们登高望远,"几重山"在眼前展开,视线可以一直延伸到千里之外。这里不仅写实,更暗喻着心胸的开阔。然后笔锋一转,聚焦到脚下的溪水,用"澄澄"这个叠词强调水的清澈,说它像镜子一样能照见水底的一切。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这样纯净的山水,比任何珠宝都珍贵。这里的"灵台"暗指人的心灵,诗人其实在说,这样能洗涤心灵的天然美景,才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全诗就像用文字作画,从近处的松月、云霞,到远山、溪水,最后升华到心灵感悟。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珠宝,而是能让我们内心宁静的自然之美。这种对纯净自然的向往,对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
拾得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