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歌
吾闻海上三神仙,曾城十二虚无间。
巨鳌赑屃顽申秃,乘风徙去乘潮还。
秦皇汉武无仙骨,不见金银耀宫阙。
定识徐栾非浪言,真有蓬壶浮硉矹。
东牟秋晚碧宇澄,阳乌浴翼投沧溟。
浮云一朵起天际,绵邈千里连苍青。
奇峰复岭倏腾掷,五岳真形变顷刻。
赤城霞标建高紫,匡君瀑布垂修白。
卧对真如宗少文,琴响泠冷动四壁。
忽从浮槎弱水西,丹邱缥缈望丹梯。
栖台百座林端出,鸾鹄千群烟际迷。
拍肩把袂飞仙人,毵㲚羽服青霞裙。
呼之欲下不肯下,笑我裋褐身贱贫。
我宁住世趋埃尘,略欲识字窥皇坟。
但作顽仙何足珍,上界官府还纷纷。
亦有赤砂与白鹄,行人牛马车轮囷。
若烟非烟缦五色,窈窕锦绣开青旻。
信知造化弄奇诡,不独珠宫幻蜃市。
我作长歌歌海云,萧萧声卷秋风起。
巨鳌赑屃顽申秃,乘风徙去乘潮还。
秦皇汉武无仙骨,不见金银耀宫阙。
定识徐栾非浪言,真有蓬壶浮硉矹。
东牟秋晚碧宇澄,阳乌浴翼投沧溟。
浮云一朵起天际,绵邈千里连苍青。
奇峰复岭倏腾掷,五岳真形变顷刻。
赤城霞标建高紫,匡君瀑布垂修白。
卧对真如宗少文,琴响泠冷动四壁。
忽从浮槎弱水西,丹邱缥缈望丹梯。
栖台百座林端出,鸾鹄千群烟际迷。
拍肩把袂飞仙人,毵㲚羽服青霞裙。
呼之欲下不肯下,笑我裋褐身贱贫。
我宁住世趋埃尘,略欲识字窥皇坟。
但作顽仙何足珍,上界官府还纷纷。
亦有赤砂与白鹄,行人牛马车轮囷。
若烟非烟缦五色,窈窕锦绣开青旻。
信知造化弄奇诡,不独珠宫幻蜃市。
我作长歌歌海云,萧萧声卷秋风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幻的海上仙境,同时暗含对现实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真有蓬壶浮硉矹"):
诗人先讲了一个神话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由巨龟驮着在海上漂浮。秦始皇、汉武帝想找仙山却找不到,但诗人相信这些仙山确实存在。这里用历史典故说明仙境难寻,暗示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妄。
第二部分("东牟秋晚碧宇澄"到"窈窕锦绣开青旻"):
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电影般的镜头语言描绘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象:
- 先铺垫秋日晴空的环境
- 突然天边出现一朵云,迅速扩展成千里云霞
- 云中幻化出会跳动的奇峰、变形的五岳
- 出现红色霞光、白色瀑布等壮丽景观
- 接着仙境浮现:亭台楼阁、成群仙鸟、穿彩衣的仙人
这些描写充满动感,把海市蜃楼从出现到消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
诗人与仙人互动后回归现实:
- 仙人笑他穿得寒酸不肯带他走
- 诗人表示宁愿留在人间读书生活
- 最后点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神奇现象,就像海市蜃楼一样虚幻
- 用秋风作结,留下余韵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想象力爆棚:把海市蜃楼写成动态的"神仙直播",画面感极强
2. 对比手法:仙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平凡,仙人嫌弃衣服的细节很幽默
3. 理性态度:虽然描写奇幻,但最后承认这是自然现象,体现清醒认知
4. 语言生动:用"腾掷"写山峦跳动,"拍肩把袂"写与仙人互动,都很传神
本质上,这是首"清醒的白日梦"——诗人纵情想象仙境之美,又不沉溺其中,最后选择踏实的人间生活。这种既浪漫又务实的态度,正是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