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九 ①昆山

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
崖风与穴水,清越有馀声。
悲哉世所珍,一出受攲倾。
不如鹤与猿(张本作猿与鹤),栖息尚全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昆山为背景,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昆山的美:传说有玉人(仙人)住在这座山,山因此得名。山崖间的风和洞穴里的水,发出清亮悠长的声音,仿佛在演奏音乐。这里用"清越有馀声"形容自然之声的纯净动人。

后四句突然转折:可悲的是,世人珍视的玉石一旦被开采出来,就会遭到破坏("受攲倾"指被凿碎加工)。相比之下,山里的鹤和猿猴却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完整地度过一生。这里"玉"暗喻人才,表达人才被世俗摧残的悲哀,而动物反而能保全天性。

全诗通过"玉石被开采"与"动物得自由"的强烈对比,讽刺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倡导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语言看似平淡,但"悲哉"二字点出深沉感慨,最后用动物反衬人类处境,更显批判力度。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