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韬光至云栖途中即景

出入丛篁林,山溪间村坞。
濛濛夕照中,人烟古原树。
白云扬微钟,樵径纷堪数。
日暮投僧房,猿啼夜深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韬光寺到云栖寺途中的所见所感,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开篇"出入丛篁林"四句,就像用镜头记录旅途:先穿过茂密竹林,看到山溪环绕的村落,夕阳给一切蒙上柔光,炊烟从古树掩映的平原升起。这里用"濛濛"形容夕阳,既写光线朦胧,又暗示旅途的疲惫。

"白云扬微钟"两句特别生动:白云间飘来隐约钟声,山中樵夫踩出的小路纵横交错。钟声与樵径的对比,既写寺院之幽,又显山野之趣。

结尾"日暮投僧房"两句最有意境:天黑借宿寺院时,听见夜雨声中夹杂猿啼。雨声、猿声、钟声交织,把山寺夜宿的孤寂感写得余韵悠长。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移步换景的写法,让读者跟着作者走完全程;二是声音的运用(钟声、猿啼、雨声),比视觉描写更显山幽;三是最后"夜深雨"的留白,让人想象僧房听雨的禅意。这种将行走体验与自然感悟结合的手法,正是古代山水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