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路过荏平(今山东茌平)时遥望峄山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写眼前萧瑟景象:小城破败,天气寒冷,草木凋零。作者联想到汉代大儒伏生(曾在峄山传授《尚书》),如今却无人来凭吊这位文化先贤。这里通过荒凉景物与历史人物的对比,暗含对文化传承断层的感慨。
后两句转到峄山本身:虽然山上的石刻奇绝古朴(峄山以秦始皇刻石闻名),但作者联想到秦始皇东巡时在沙丘宫去世后,为掩盖尸臭用咸鱼掩盖的故事。这个典故暗喻再辉煌的历史遗迹,也难免沾染权谋的污浊气味。
全诗通过"草木凋零-先贤遗忘-石刻辉煌-历史污点"的层层递进,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复杂感受:既有对文化传承的忧思,也暗含对权力更迭的讽刺。最妙的是最后用"鲍鱼腥味"这个生活化的比喻,把沉重的历史思考变得生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