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山间仙境,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高洁的志趣。
开篇用"县僻山作城"勾勒出山势环绕的偏远小城,山峰像寒玉般清冷挺拔。溪水清澈见底,露出锯齿状的石头,幽谷里飘着兰花的香气——这里用"石齿齿"的叠词让溪石显得生动可爱,"兰芳"则暗示了环境的高雅。
接着出现一位"素心人"(内心纯净的人),他在深涧边采兰,时而登上高山远眺。这两个动作很有深意:采兰象征修养品德,登高望远代表开阔胸襟。"濯缨""振衣"两个典故的化用很自然:在清溪洗帽带、抖落衣服尘土,既是写实动作,也暗喻要保持精神的高洁。
最后联想到魏晋名士孙登(苏门生)在苏门山长啸的典故,那声长啸仿佛让天地都染上了绿色,这个结尾特别有画面感。全诗把山水之美和人的精神追求完美融合,就像一组淡雅的水墨镜头:冷玉般的山峰,叮咚的溪水,采兰人的背影,最后定格在回荡于青山间的清越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