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巢怀古
輶轩古不入于越,三百之内无篇章。
山川磅礴毓奇杰,词坛大振扶舆光。
后人好古事搜讨,邦贤一瓣追心香。
秋水长天阁云圯,崇祠复建龙山冈。
大书揭橥六君子,贺秦方陆偕徐杨。
秘监梦寤忽不乐,疏乞道士东还乡。
酒肆谪仙人把臂,四明狂客胡云狂。
处士偏师揭竿起,眼底颇欲无文房。
幽栖剡曲事渔钓,隐逸姓氏馨三唐。
元英先生老不第,补唇已矣颓颜苍。
配食严陵谢晞发,击竹如意同悲凉。
论忠独许渭南伯,少陵每饮君不忘。
南国作记亦忠告,何至比党韩师王。
铁厓乐府有奇气,如出金石声铿锵。
三史书法待裁定,正统论息诸蜩螗。
天池山人称后劲,嘉隆伪体扫秕糠。
妄庸巨子竞树帜,阙编俯首袁中郎。
千山万壑风雅窟,岂无健者纷登场。
代更四姓祀七百,六君子外谁抗行。
我来吊古事展拜,匠门弄斧惭登堂。
斯人代兴有正派,恨无妙手图西江。
泊鸥吟社亦澌尽,春秋享祀谁烝尝。
西园遗址久衰草,残碑剥蚀埋夕阳。
主持大雅望来哲,斯人不作心苍茫。
山川磅礴毓奇杰,词坛大振扶舆光。
后人好古事搜讨,邦贤一瓣追心香。
秋水长天阁云圯,崇祠复建龙山冈。
大书揭橥六君子,贺秦方陆偕徐杨。
秘监梦寤忽不乐,疏乞道士东还乡。
酒肆谪仙人把臂,四明狂客胡云狂。
处士偏师揭竿起,眼底颇欲无文房。
幽栖剡曲事渔钓,隐逸姓氏馨三唐。
元英先生老不第,补唇已矣颓颜苍。
配食严陵谢晞发,击竹如意同悲凉。
论忠独许渭南伯,少陵每饮君不忘。
南国作记亦忠告,何至比党韩师王。
铁厓乐府有奇气,如出金石声铿锵。
三史书法待裁定,正统论息诸蜩螗。
天池山人称后劲,嘉隆伪体扫秕糠。
妄庸巨子竞树帜,阙编俯首袁中郎。
千山万壑风雅窟,岂无健者纷登场。
代更四姓祀七百,六君子外谁抗行。
我来吊古事展拜,匠门弄斧惭登堂。
斯人代兴有正派,恨无妙手图西江。
泊鸥吟社亦澌尽,春秋享祀谁烝尝。
西园遗址久衰草,残碑剥蚀埋夕阳。
主持大雅望来哲,斯人不作心苍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诗巢怀古》是一首怀古咏史的作品,通过回顾历史人物和文学成就,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开篇点题: 前四句说古代诗歌很少写到越地(浙江一带),但这里山川壮丽,人才辈出,后来文坛兴盛,后人追慕先贤,建祠纪念。
2. 列举先贤: 接下来,作者列举了六位越地著名的文人(贺知章、秦系、方干、陆龟蒙、徐渭、杨维桢),并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们的特点和成就。比如:
- 贺知章:像李白一样豪放,自称“四明狂客”。
- 方干:隐居山林,以渔钓为乐,诗名传遍唐朝。
- 徐渭:虽然科举不顺,但文章写得很好,和严子陵、谢翱一样有气节。
- 杨维桢:乐府诗写得很有气势,像金石之声一样铿锵有力。
3. 感慨现实: 作者感叹,虽然越地人才辈出,但除了这六位,其他人很难与之比肩。他来到祠堂祭拜,感到自己才疏学浅,像在鲁班门前弄斧一样惭愧。
4. 忧虑未来: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曾经的吟诗作赋的社团已经消失,祭祀先贤的仪式也无人举行,西园的遗址荒草丛生,石碑残破。他希望能有后来者继承大雅之风,但这样的人迟迟不出现,让他感到迷茫和失落。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作者通过回顾历史,对比现实,表达了对文化衰落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 简洁有力的语言: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历史人物的特点,比如“酒肆谪仙人把臂”形容贺知章的豪放,“击竹如意同悲凉”形容谢翱的悲愤,形象生动。
* 深沉的情感: 作者对先贤的敬仰,对现实的感慨,对未来的期待,都饱含深情,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文化情怀的作品,它提醒我们珍惜传统文化,继承先贤的精神,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