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荡行
永州江清稀见鱼,永民岁岁输鱼租。
当年差官闸湖荡,尺水从兹起波浪。
江滨湖岸多沙洲,一望不见天尽头。
常时风色黄尘起,一夜雨声潢潦流。
丈量绳引计顷亩,半抑编氓强分受。
黄绫大册书入官,岁岁催粮烦甲首。
大家有田无宿舂,小家寄食身为佣。
年年逋负遭箠楚,俭岁惟闻□□□。
□舟载粮输入仓,仓仓岁额常亏粮。
君不闻道州鱼课年年足,当年闸课官不酷⑴。
当年差官闸湖荡,尺水从兹起波浪。
江滨湖岸多沙洲,一望不见天尽头。
常时风色黄尘起,一夜雨声潢潦流。
丈量绳引计顷亩,半抑编氓强分受。
黄绫大册书入官,岁岁催粮烦甲首。
大家有田无宿舂,小家寄食身为佣。
年年逋负遭箠楚,俭岁惟闻□□□。
□舟载粮输入仓,仓仓岁额常亏粮。
君不闻道州鱼课年年足,当年闸课官不酷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渔荡行》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古代永州百姓因官府苛捐杂税而陷入贫困的悲惨生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用"江清稀见鱼"的反常现象暗示生态破坏——连鱼都少了,百姓却还要年年缴纳"鱼租",为全诗定下批判基调。
2. 诗中生动展现了官府盘剥百姓的手段:丈量土地强行分配("丈量绳引计顷亩")、用黄绫账本记录税收("黄绫大册书入官")、派人催缴("岁岁催粮烦甲首"),连雨天积水都要征税("一夜雨声潢潦流")。
3. 通过对比描写社会分化:富户"有田无宿舂"(有地却无存粮),穷苦人"寄食身为佣"(靠当佣工糊口),拖欠赋税就会挨打("逋负遭箠楚"),仓库存粮总是短缺,暗示官员贪污。
4. 结尾处"道州鱼课年年足"的对比尤为讽刺——只有对百姓残酷压榨的地方,才能完成税收任务,直接点明主题:苛政猛于虎。
全诗像一幅古代版的"民生调查报告",没有华丽辞藻,只用"黄尘""雨声""箠楚"等具象化的生活细节,就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底层人民在重税压迫下的窒息感。最后那句"官不酷"的反话,更是戳破了所谓"太平盛世"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