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程太师宴柳湖归
鸣珂晓日动,画旗春风斜。
马蹄碧玉砧,踏破黄金沙。
夹路尽高柳,屹如绀璧遮。
草软藉游人,树暖啼娇鸦。
长湖畜元气,飞亭插苍霞。
开樽适逸调,笑言醉方哗。
人意重于春,酒香浓胜花。
所嗟无壮士,挽住白日车。
上马横驮归,不省归到家。
淮阳有此境,足为天下誇。
要路谙机阱,㹞㹞争齿牙。
愿公且留镇,所得欢无涯。
卷袖倒大白,秀发攲乌纱。
时与东风期,一来赏春花。
马蹄碧玉砧,踏破黄金沙。
夹路尽高柳,屹如绀璧遮。
草软藉游人,树暖啼娇鸦。
长湖畜元气,飞亭插苍霞。
开樽适逸调,笑言醉方哗。
人意重于春,酒香浓胜花。
所嗟无壮士,挽住白日车。
上马横驮归,不省归到家。
淮阳有此境,足为天下誇。
要路谙机阱,㹞㹞争齿牙。
愿公且留镇,所得欢无涯。
卷袖倒大白,秀发攲乌纱。
时与东风期,一来赏春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湖畔的欢宴,充满生动的画面感和洒脱的豪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春日游乐的鲜活画卷 开篇用一系列动态画面带我们进入场景:阳光下马铃叮当,彩旗在春风中飘扬,马蹄踏过金色沙滩。路旁高大的柳树像青色墙壁,柔软的草地供游人休憩,温暖的树梢有鸟儿啼鸣。长湖积蓄着春日的生机,亭台仿佛插入云霞。这些描写调动了听觉(鸣珂、啼鸦)、视觉(画旗、碧玉砧)和触觉(草软、树暖),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宴饮的酣畅与人生感慨 诗人与友人开怀畅饮,谈笑风生。他认为人情比春天更温暖,酒香比花香更浓郁。但欢乐中突然感慨:可惜没有壮士能拉住太阳(留住时光)。这个转折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醉酒归途"不省归到家"的描写,更强化了及时行乐的洒脱。
3. 隐含的处世智慧 最后六句看似赞美淮阳美景,实则暗含深意。"要路谙机阱"暗示官场险恶像布满陷阱的路,"争齿牙"形容小人争斗。诗人劝诫程太师不如留在这欢乐之地,卷起袖子痛快喝酒,在乌纱帽下保持洒脱本性,等待明年再来赏春。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与隐逸间的矛盾心态。
全诗妙在将春景、宴饮、哲理自然融合,语言如行云流水。特别是"人意重于春"等句,用简单对比道出深刻人情,而醉酒踏归的描写既真实又富有幽默感,展现出宋代士大夫既能纵情享乐,又能保持清醒的独特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