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春游经历,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用简单的时间地点对比:"去年三月在洛阳游玩,今年春天却到了凤州"。这种时空转换让人自然感受到生活的变迁,就像我们翻看去年和今年的朋友圈定位,发现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用"托鱼传信"这个古代常见意象,带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想把书信系在鱼身上寄回家乡,却发现嘉陵江是向西流的(不像大多数江河东流)。这个细节既真实(嘉陵江确实属长江上游支流,整体流向偏西南),又巧妙地把地理特征转化为情感表达——连江水都不往家乡方向流,更凸显了游子与故乡的隔绝感。
全诗用春游这样的小事,通过时空对比和江水流向的观察,自然流露出对人生漂泊的淡淡惆怅。就像现代人看到不同年份的旅行照片时,会突然意识到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那种微妙感受。
李之才
(?—1045)宋青州北海人,字挺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师穆修,受《易》,得其传,再授邵雍。曾为泽州签署判官,泽人刘羲叟从受历法,世称羲叟历法。官终殿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