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烈公钟琦文子遗墨卷书后

事败成忠孝,而亦能感人。感人诚有效,死难终怀冤。

或未尽其用,势去不可援。迂谬自取祻,功罪犹难言。

愿与知者谋,临事期万全。苟其复君父,名节安足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有时候忠诚和牺牲未必能换来好结果,关键要看实际效果和时机选择。

前四句说:事情失败了虽然能留下忠孝的名声,也能感动人。但这种感动其实没啥实际用处,白白送死的人心里还是憋屈的。就像现在网上常说的"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光有热血是不够的。

中间四句更犀利:有些人可能还没发挥真正作用,大势已去就救不回来了。死脑筋不懂变通反而招祸,这时候讨论功劳罪过都没意义了。这里作者其实在吐槽那些不懂审时度势的"愚忠"行为。

最后四句是实用建议:要和明白人商量着来,做事要留后路。如果能真正解决问题,虚名根本不重要。这就像现代职场智慧——解决问题比摆姿态更重要,能屈能伸才是真本事。

整首诗打破了对"忠烈"的盲目崇拜,强调务实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别被道德绑架,要看实际效果,留得青山在才能做更多好事。这种清醒的现实主义思想,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