杮岭写望三章 其二

积壁非石乃积铁,日光欲留气先灭。
独楸不叶狌狌啼,露顶孤巢愁列缺。
何人结椽楸树下,醉藉枯烟嚼阴雪。
天笋万仞不可齧,移向云根塞蛟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奇崛的山野景象,充满神秘感和力量感。

开篇用"积铁"形容山壁,突出其坚硬冰冷的质感,连阳光都被吞噬。接着用孤独的楸树、啼叫的狌狌(猿猴)、裸露的鸟巢等意象,营造出阴森寂寥的氛围。

中间突然出现一个神秘人物,在楸树下搭屋而居,醉卧枯草嚼冰雪,展现出与自然对抗的野性生命力。最后以夸张的想象收尾:想把万丈高峰当竹笋啃咬,再搬去堵住蛟龙巢穴,凸显出征服自然的豪情。

全诗通过奇特的比喻(山如铁、峰似笋)和强烈的对比(枯寂环境与狂放人物),展现了人在严酷自然中的顽强生存,充满浪漫主义的狂放不羁。语言虽怪诞却自成一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原始粗犷的美。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