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幽居杂咏七十四首》,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寓言意味的作品。让我们来深入解析一下吧。
背景介绍:《幽居杂咏七十四首》是诗人高启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68年)从故乡返回后所作的一组诗歌,记录了他隐居时的生活感悟。
诗句分析:
1. 笑杀仙源避世翁:诗人嘲笑那些隐居山林、避世而居的隐士们。他觉得这些隐士本想远离尘嚣,却依旧没有完全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2. 洞门犹与世人通:即使隐居的洞口并没有完全封闭,依然与外界保持联系。这句诗强调了隐居者的内心并不真正平静,他们无法完全隔绝世俗的纷扰。
3. 临流莫种桃花树:诗人提出建议,不要在河边种下桃树。这里的“桃树”可以比喻隐居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即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桃源)和现实世界的冲突。
4. 惹得春来着处红:暗示即使不种桃树,自然界仍有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时也会带来无处不在的红艳。诗人在这里提醒大家,即使不想面对外面的世界,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依然会到来,无法逃避。
整体寓意:诗人通过这四句话,以一种幽默且讽刺的口吻,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避世不是简单的物理隔绝,而是内心的真正平静。同时,他也暗示了自然规律和社会现实是无法逃避的,虽然理想的美好(如桃源)可以令人向往,但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对于隐居与现实、理想与孤独之间的深刻思考,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不少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