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点韵赋方砚

一片端溪云,至宝俗眼惊。
体方而质刚,翰林叨宠荣。
楮君同出处,松侯难弟兄。
紫肝马肤润,绿晕鸲肯明。
自笑谪仙狂,曾倩妃子擎。
我爱清庙瑟,人吹高门笙。
龙尾与凤咮,圆巧相逢迎。
吾友管城公,奚假乎猩猩。
留此镇山房,移文鸥鹭盟。
好方已成癖,焉用圆为卿。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方砚台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联想,展现了文人雅士对文房四宝的珍爱之情。

开篇将砚台比作"端溪云",形容它像一片来自名砚产地端溪的云彩,珍贵得让普通人惊叹。接着用拟人手法说砚台"体方质刚",就像在翰林院受宠的官员一样气度不凡。

中间部分用了一系列有趣的比喻:把砚台和纸张(楮君)、毛笔(松侯)称为"难弟兄";说砚台表面像马的肝脏般紫润,纹理像鸲鹆(八哥)的眼睛般明亮;甚至自比李白(谪仙)让杨贵妃捧砚的典故,显得既自嘲又得意。

随后用音乐作比:说自己像庙堂里的古瑟般庄重,而别人像豪门里的笙箫般喧闹。提到"龙尾""凤咮"两种名砚时,说它们虽然精巧,但自己的砚台更胜一筹。

最后幽默地说:我的毛笔朋友(管城公)根本不需要猩猩毛做的笔,这方砚台就够好了。决定把它留在书房镇宅,还开玩笑说要写公文通知鸥鹭别来打扰。结尾点明主旨:我就喜欢这种方正的品格,圆滑世故的作风还是留给别人吧。

全诗通过将砚台人格化,展现了文人追求方正刚直品格的精神,同时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日常文具写得妙趣横生。

赵必象

赵必象字玉渊,东莞人。生于宋理宗淳佑五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年五十岁。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与父崇同登进士。初任高要尉,摄四会令,再任南康丞文天祥开府惠州,辟摄惠州军事判官。入元,隐居温塘村。工诗,体格清劲,有复瓿集六卷,为诗二卷,长短句一卷,杂文二卷,附录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