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冬天里一株瘦弱的梅花,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孤傲坚韧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梅花的状态:梅花在初春时节(小春)只有零星两三朵花(两蕊三花),显得十分冷清。它被随意栽种在西湖边,又被移植到东阁,任凭人摆布(一任安排)。这里用梅花被随意移植的遭遇,暗喻人生漂泊不定的境况。
下片写梅花的精神:虽然瘦弱(绝怜瘦影),但它的枝干斜伸(横斜)的姿态,最适合生长在山顶水边这些荒凉的地方。它在花丛中保持本色(花里平安),在山巅独自绽放(岭头孤秀),不在乎是繁荣还是枯萎(荣悴争些)。这里赞美了梅花不随波逐流、甘于寂寞的品格。
全词通过描写一株不起眼的枯梅,实际上是在歌颂一种人生境界: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风骨;宁可孤独地坚守本真,也不随俗浮沉。词中的梅花,象征着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格的人。
张伯淳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人。祖父张汝昌,官至迪功郎,与石门酒官张子修为邻,两家并有池馆园林之胜,号东西园,结社觞咏,时称东西二张。父张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朝议大夫、崇德开国男。与赵孟頫为中表,人物相望。张伯淳9岁举童子科,以父荫铨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