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坐北斋因怀出处之难偶成感咏

白头荣路念何之,出处空惊未得宜。
刘放老于宫里树,庄生愁煞庙中牺。
嵩岩桂坞堪休影,颍曲芝廛好疗饥。
但愿天心从尔欲,敢言归赴亦松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坐在书房里,思考人生进退两难的处境。他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许多中年人都会面临的现实困境。

开头"白头荣路念何之"直接点明主题:头发都白了还在纠结人生道路该怎么走。这种迷茫感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到了中年还在思考"我这一生到底该怎么过"。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刘放(东汉官员)老死在官场就像宫里的老树,庄子笔下祭祀用的牲口(比喻身不由己)。这两个比喻很形象,一个说困在体制内耗尽一生,一个说像祭品一样失去自由,把职场人的无奈说得特别透彻。

后四句是作者的心理活动:嵩山桂树林适合隐居(休影),颍水边的菜园能解决温饱(疗饥)。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心——只要老天成全,我随时准备像松树一样回归自然。这种既想逃离现实,又不得不妥协的心态,很多现代职场人都会感同身受。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厨房里的米缸(芝廛)、院子里的松树这些日常景物,把抽象的人生选择说得特别接地气。作者没有卖弄文采,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把中年危机、职业倦怠这些现代人依然面临的困惑,说得明明白白。读完会觉得:原来古人的烦恼和我们这么像。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