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河南收麦志慰

天中风土暖,麦收常早时。
春膏向𢘤沾,近况曾未知。
忽接方伯奏,大慰悬望思。
入夏雨既佳,丰秋定可期。
因恐贱伤农,仓贮亦借资。
官籴筹补足,贾涌即罢之。
居奇更预防,擘画皆合宜。
皇州春如豫,迩来望云霓。
数日虽可待,一时难置怀(叶)。
愁中聊因慰,慰远愁近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皇帝听说河南小麦丰收后的欣慰心情,以及他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全诗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说河南气候温暖,小麦总是成熟得早。但今年春天雨水情况如何,皇帝原本并不清楚。突然收到地方官的奏报,说入夏后雨水充足,秋天丰收有望,这让一直挂念的皇帝十分欣慰。

皇帝不仅高兴丰收,更考虑得很周到:他担心粮食太多会压低价伤害农民,所以提前让官仓借钱给农民周转;又安排官府收购余粮来平衡市场,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这些措施都安排得很妥当。

最后皇帝联想到京城周边地区(皇州)和河南(豫)一样需要雨水,虽然知道过几天就会下雨,但等待的焦虑还是难以排解。整首诗就像普通人的心理活动:远方的好消息能暂时冲淡眼前的烦恼,但身边的困难依然让人发愁。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让我们看到:
1. 一个会为农民操心的皇帝形象,他懂市场规律(怕谷贱伤农),会宏观调控(官府收粮平抑物价)
2. 真实的人性矛盾——听到好消息会开心,但自己的烦恼并不会因此消失
3. 古代农业社会"靠天吃饭"的现实,连皇帝都为天气操心
4. 用生活化的比喻("望云霓"像我们盼下雨)表达焦虑,容易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