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长期客居他乡的厌倦和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久住我自厌,将行人罕知"直白地道出:住得太久自己都厌烦了,但真要离开时又发现其实没几个人真正了解自己。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就像现代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想走,真要走时又觉得孤独。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心境变化:"黄金怜汨没"说宝贵时光白白流逝的惋惜,"青翰喜推移"又转为对即将启程的期待。"地岂千年改"是感慨地方没变,但"才应二陆遗"用典故暗示自己像古代才子一样怀才不遇。这种起伏的情绪很能引起共鸣。
最后两句最妙:明明是在送别场合,却"不见一篇诗",用反衬手法突出无人理解的孤独。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告别却没人点赞,那种失落感古今相通。
全诗用简单语言道出深刻的人生体验:环境的束缚、时间的流逝、知音的难觅,以及面对改变时既期待又忐忑的心理,读来既古典又现代。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