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送高峻 其一

梅雨初收欲晓晴,白沙官路马蹄轻。
大安桥上簪缨集,为送高人上玉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清晨送别友人的温馨场景,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梅雨初收欲晓晴,白沙官路马蹄轻"像电影开场镜头:连绵的梅雨刚停,天将破晓,白沙铺就的官道上,马蹄声轻快地响起。这里用"欲晓晴"三个字巧妙捕捉到雨后初晴的微妙时刻,而"马蹄轻"既写实又传神,暗示着行人愉悦的心情。

后两句"大安桥上簪缨集,为送高人上玉京"把镜头转向送别现场:大安桥上聚集着衣冠楚楚的送行人群(簪缨指代官员装束),他们都是为了送别这位德高望重的友人前往京城(玉京代指京城)。这里"簪缨集"与"高人"形成有趣对比,展现世俗官员对隐士高人的敬重。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雨后清晨特有的清新氛围与真挚的送别之情自然交融。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马蹄轻""簪缨集"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这场送别既庄重又不失轻快。特别是将寻常的雨后晨景与送别场景结合,使普通的离别也显得诗意盎然。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