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语言简单却画面感十足。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寺庙前向老和尚讨茶喝,喝完茶后沿着垂柳成荫、绵延十里的沙路漫步。这里的"老僧茶"和"垂杨十里"既表现了乡村的宁静闲适,又暗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后两句更加生动有趣,诗人用白描手法写了三样乡村常见的东西:乌笼(黑色鸟笼)、白檐(白色房檐),还有麝香李子和枕头瓜这两种农家瓜果。特别是"凭拣取"三个字,透露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这些东西都可以随意挑选、随意享用。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的乡村生活片段:讨茶、散步、看风景、尝鲜果。诗人通过这些日常小景,传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和满足。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这种朴实无华却充满生活情趣的表达方式,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悠闲自得的田园之乐。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