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九江的曾姓长者的生活,展现了他清雅高洁的品格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开头两句"九江临海目,山色似朝霞"用壮阔的山水画面开场,九江依山傍水,山色如朝霞般绚丽,为全诗奠定了优美的自然基调。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隐居生活:"岁晏馀三秀"说年末仍有花草盛开,暗喻长者品格高洁;"林深有一家"点出他远离尘嚣的住所;"早收多雁膳,春养亦鱼花"用日常细节展现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既有大雁这样的野味,也养着观赏鱼花,生活富足雅致。
结尾"不觉成高隐,清霜满鬓华"最有意境:在不知不觉中,这位长者已成为真正的隐士,两鬓斑白如霜,既说明年岁已高,又暗喻其品格如霜般高洁。一个"不觉"道出了隐居生活的自然惬意,完全没有刻意为之的做作。
全诗通过山水、居所、饮食等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品格高尚的隐士形象。语言清新自然,没有直接赞美,却通过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隐者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诗中"清霜满鬓华"的意象尤为动人,将白发与高洁品格完美融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