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问 其三 问津

扰扰役车尘,悠悠失路人。九衢多覆辙,一往几埋轮。

我亦自兹去,相逢笑有因。别寻林下叟,回指故山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喧嚣尘世中迷失方向的旅人形象,充满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现实困境:繁忙街道上,马车扬起的尘土(象征世俗纷扰)让行人迷失方向。城市里到处是前人翻车的车辙(暗喻失败教训),但依然有人不顾风险前行。这里"埋轮"指车轮陷住,比喻人在世俗中难以自拔。

后四句转向诗人自己的选择:诗人决定离开这种环境,与路上相遇的人会心一笑(暗示彼此理解这种逃离)。他最终选择去山林寻找隐士,回望时,故乡的春天已成往事。"林下叟"代表超脱的生活,"故山春"象征逝去的美好。

全诗通过城市与山林、喧嚣与宁静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以及放下执念、寻找真我的勇气。诗中"笑有因"的细节特别生动,那是两个看透世俗的人默契的微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