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夜斋居询朱计部子得沈仪部伯英
闰月值暑霄,掖垣隔斋室。文箪倦忽展,道书閒自帙。
客从何来亦遽集,经旬渴似文园日。羁宦宁殊内史留,端居颇养徵君疾。
久淹康乐临海峤,谁为弘明供芝术。惭谢西曹小吏才,学持东省郎官笔。
郎有平陵朱阿游,吴中诸沈得隐侯。以吾一日虽差长,称诗二子皆名流。
此处凤城接银汉,此时虬水下铜沟。岂及潘郎吟骑省,但随许掾坐斋头。
歌拍拍,情脉脉。芙蕖白,琅玕碧。何许能持慰今夕,可怜江汉思归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官员在官署值夜时的闲适场景,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归隐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写值夜场景:在闰月的夏夜,诗人在官署的斋室中休息。他翻看竹简感到疲倦,随手翻阅道家书籍。突然有客人来访,让他想起多日未见的友人(用司马相如患消渴症的典故比喻思念之情)。
2. 中间十二句写与友人的情谊:诗人自谦才能不足("西曹小吏"指小官),却能与两位著名诗人(朱计部和沈伯英)交往。他们虽然年纪有长幼之分,但都是诗坛名流。诗人用"凤城""银汉"等意象描绘京城夜景,表达虽然身在繁华官场,却更向往像潘岳、许询那样清雅的生活。
3. 最后六句抒情:用"拍拍""脉脉"等叠词表现情感的流动,"芙蕖白,琅玕碧"的清新意象烘托出高洁情怀。结尾点明自己像思念故乡的游子,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倦怠和对归隐的渴望。
艺术特色:
- 巧妙运用对比:官署值夜的公务与闲适的读书生活形成对比
- 善用典故:如"文园日"指司马相如,"内史"指王羲之等,含蓄表达情感
- 意象清新:"芙蕖""琅玕"等意象营造出超脱尘俗的意境
全诗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心理,既有公务在身的责任感,又向往与友人诗酒唱和的闲适生活,最终流露出对归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