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讽刺了科举考试的荒谬和官场的腐败。
前两句"棘围木栅试文章,先把公卿作寇攘"说:考生们被围在带刺的栅栏里写文章(指科举考场),而那些考官大人们却像防贼一样防着考生。这里用"寇攘"(盗贼)来形容考官对考生的态度,反差强烈。
后两句"往事如斯能不咎,未容尽付与斜阳"意思是:这些荒唐事怎么能不追究呢?不能就这样让它们随着夕阳消失。诗人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认为这些弊病必须被揭露和改变。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 1. 用考场防贼的比喻,生动揭露科举的扭曲 2. 语气直接有力,没有拐弯抹角 3. 最后一句"斜阳"的意象,既点明时间,又暗示这些弊病终将消亡
诗人通过亲身经历的考场见闻,表达了对当时选拔人才制度的不满,这种批判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